易中天说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的人,我认同这一观点,曹操与袁绍一辈子亦敌亦友,真应了那句话: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优秀股票配资网站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与大多数对手不同的是:曹操与袁绍从小就认识,经常在一起玩耍,两人的家庭都是官宦世家,两人彼此是知根知底的。
讲一个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小故事,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现在狐朋狗友一样,一起摸鸡偷狗,但真要说关系有多过硬,也谈不上。
《世说新语》:魏武少时 , 尝与袁绍好为游侠,观人新婚 , 因潜入主人园中 , 夜叫呼云 :“ 有偷儿贼 !” 青庐中人皆出观 , 魏武乃入 , 抽刃劫新妇 , 与绍还出 。失道 , 坠枳棘中 , 绍不能得动 。 复大叫云 :“ 偷儿在此 !” 绍遑迫自掷出 , 遂以俱免 。
曹操
曹操年少的时候,曾经与袁绍喜欢做游侠,游侠是一类特殊的群体,兼具英雄主义与反抗精神,《史记》有游侠列传,最著名的游侠是郭解。
曹操与袁绍有一次看到别人结婚,于是想搞恶作剧,偷偷潜入主人家里,晚上大喊:有小偷来了!家中的人都跑了出来,曹操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众人,拔刀劫走新娘,和袁绍一起原路返回。
结果两人迷路了,从马上摔到荆棘丛中,袁绍不能走了。曹操指着袁绍大叫:小偷现在在这里!袁绍惊恐得拼命从荆棘丛中跳出逃跑,两人才都免于追杀。
你说曹操喊的那一句是救袁绍还是杀袁绍?
恐怕只有曹操自己知道,是救是杀其实就在一念之间,万一袁绍出不来被抓住了,就是死路一条,曹操这种计策随时会害死人。
袁绍
自从成年之后,曹操与袁绍之间的矛盾则处处体现,曹操一直显示出看不起袁绍的态度。
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太祖闻而笑之曰:\"阉竖之官,古今宜有,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,使至于此。既治其罪,当诛元恶,一狱吏足矣,何必纷纷召外将乎?欲尽诛之,事必宣露,吾见其败也。\"
司隶校尉袁绍劝大将军何进诛杀所有宦官,曹操听说这事后,笑地说道:
宦官这类人,古今历代都存在,但君主不该赋予他们权力和宠信,使其权势膨胀至此。若要惩治其罪过,只需诛杀首恶,一名狱吏就足够了,何必大张旗鼓地征召外地将领?若想将他们赶尽杀绝,计划必然泄露,我预见此事必败。
这里曹操的笑可以理解为嘲笑。
关东联军讨伐董卓,袁绍为盟主,曹操献计献策,联军却按兵不动,保存实力,曹操责备联军不思进取,独自率军对抗董卓,失败而走。
曹操看不起袁绍
讨董失败后,袁绍主政冀州,表曹操为东郡太守,不是袁绍与曹操感情好,因为双方是盟友,只能结盟才能对抗各自的敌人,袁绍与袁术两兄弟都不和,更何况与曹操什么关系都没有。
袁绍与曹操名为盟友,实为各自发展,相互是独立的势力,兖州之战时,曹操处境艰难,一度献人质给袁绍,从而彻底沦为附庸,但被程昱劝住。
直到曹操相继打败袁术陈宫吕布、迎立天子、收降张绣,成为中原霸主,才与袁绍的政治关系发生转弯,从盟友自动变成政治对手。
曹操与袁绍关系的转变,是以政治形势为基础的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官渡之战前,郭嘉献十胜十败之策,曹操表示赞同,根本没把袁绍放在眼中,说起来官渡之战还是曹操主动挑起的,曹操杀吕布时,吕布向河内太守张扬求救,张扬准备救援,结果被部将杨丑所杀,杨丑准备投靠曹操,结果被眭固所杀,曹操发兵杀眭固,吞并河内郡。
袁绍官渡大败
河内在黄河以北,曹操把势力扩充到袁绍的地盘了,双方能不开战吗?
官渡之战以袁绍的惨败为结果,曹操在战后坑杀了数万河北降卒,普遍引发了民心所向的问题。
袁绍虽然能力不怎么样,但他在河北很得人心。
《献帝春秋》:绍为人政宽,百姓德之。河北士女莫不伤怨,市巷挥泪,如或丧亲。
袁绍为政宽厚仁爱,百姓因此感念他的恩德。河北地区的男女民众无不悲伤哀痛,街头巷尾人人落泪,如同失去亲人一般。
曹操为什么会在袁绍的墓地前痛哭流泣?
根本的原因是:如此得民心的袁绍被曹操打败后郁郁而终,曹操急需在政治上树立亲民形象,争取民心的问题。
不止曹操这么干过,刘邦也曾在项羽的墓地前哭泣。
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汉王为发哀,泣之而去。
汉王刘邦为项王项羽发丧,哭了一场,然后离开鲁城。
袁绍很得人心
刘邦为什么哭项羽?
同样的道理,为了拉拢项羽的部将和争取民心,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,他的封地鲁地也不投靠刘邦,而是坚决抵抗汉军,汉军攻不下,把项羽的首级拿出来,鲁地的父老才投降。
再恶劣的政治人物身边都有一帮忠心的粉丝,无论是项羽还是袁绍,他们都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,他们只是失败而已,他们原来形象依然存在,他们依然有一帮粉丝。
袁绍比项羽强的一个地方就是为政宽厚仁爱,跟刘虞、刘备、刘焉一样的,你看刘备,从樊城南逃时,就有十几万百姓放弃祖籍宗庙,自愿跟随,这就是仁政的力量。
曹操这个人就比较复杂一点,有时候非常残暴,动不动就杀人,比如屠城,光史书记载的曹操及其部将的屠城就有十次左右,曹操还会杀名士,杀小妾,只要他想杀。
曹操也有宽厚的一面,比如昌豨多次叛乱,曹操多次赦免,毕堪因为家人被敌人劫持,在曹操面前保证不背叛,结果转身就投降了,后来曹操俘虏毕堪,赦免了他。
曹操为了争取民心才哭袁绍
张绣投降曹操,又背叛了他,还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与侄子曹安民,后来又投降曹操,曹操一点不计较,反而与张绣结为儿女亲家。
这些赦免和屠城都是政治行为,你要把曹操看成标准的政治人物,曹操的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政治,不是为了个人,哪怕是牺牲自己儿子的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曹操哭袁绍同样是政治行为,为了拉拢河北百姓,争取民心,并不因为他与袁绍曾经是敌人或者盟友,至于感情,也不能说曹操完全没有感情,曹操是有感情的,但极少有真情流露。
至于在哭袁绍这事上,曹操九成是为了政治,一成是感情。
信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